近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编撰出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案例》,宁夏的“固原市以小流域治理绘就水环境改善新画卷”“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实践”以及“以体制机制优化和数字赋能为引领,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改革与创新”3个案例入选。
近年来,固原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把每个小流域既作为水土治理单元又作为经济开发单元,打赢了一场场生态“翻身仗”,高质量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小流域治理质效。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水土流失面积减幅达66%、年入黄泥沙量减少到2000万吨、水土流失面积和流失强度实现“双下降”。截至2023年底,固原市治理小流域492条,兴建淤地坝760座、小型水土保持工程9.6万座,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1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80.5%,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
贺兰山是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被宁夏人民亲切地称为“父亲山”。曾经一段时间,对煤炭等资源的大规模无序开采使山体地貌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系统愈发脆弱。近年来,自治区启动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修复面积40.5万亩,贺兰山历史“疮疤”逐渐愈合,自然生态逐步恢复,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整体提升。2021年6月,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作为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推荐的10个中国特色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之一,向全球公开发布。
宁夏深化巩固生态环境信息化系统建设,推进生态环境数据汇集共享与挖掘应用,构建生态环境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实施生态数据整合共享与挖掘应用等数据工程项目,建成全区统一的生态环境数据中心,成功创建生态环境信息化“智慧大脑”,为全区生态环境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综合应用平台夯实了基础和技术服务支撑。(记者 张涛)